全球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新病人加入等待器官移植的行列,仅以美国为例,每年有超过6.3万病人等待移植,但仅有不到1/3的人得到治疗,器官严重缺乏。我国每年有12—13万尿毒症患者,仅能移植4000例。因此急需寻求可用于人类移植的动物器官,小型猪被认为是人类器官移植理想的“捐献者”,也是解决人类疑难疾病的“替难者”。
承担国家863“适宜异种器官移植五指山小型猪”项目研究专家冯书堂向记者描述了研究“五指山小型猪”项目的重要性,他颇为风趣地说:“可别小看这种小型猪,他可是多少农业科技人员心血的结晶,它现在已用于人类疾病模型和新药鉴定,已名负其实是人类的‘替难者’,在人源化基因猪成功不久的将来,更能救助千千万万的器官缺乏患者!”
“小型猪就是小猪吗?五指山小型猪又有什么不同呢?怎么如此厉害?”记者难掩心中对这只小猪的好奇,不解这“小猪”何以能做出这样的“丰功伟绩”。
冯书堂答道:“五指山小型猪确是小猪不假,但它可不是现在农村随处可见的小猪,他是我们农科院的科学家们跑破了鞋底、磨破了嘴皮,从广东保护回来的珍稀品种,又经过了近20余年的辛勤劳动而培育获得的。实验证明,只有这种近交的小型猪遗传才稳定、才能提供更准确的实验数据,各项指标与人类近似,可以代替人类,来完成各种药物的前期试验工作;并便于人源化基因猪的制作,以及日后还可能为人类提供器官,别看个头小,它的作用可大着呢。” |